介绍
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C语言编写、支持网络、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、
Key-Value数据库,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。
本质是客户端-服务端应用软件程序。
特点是使用简单、性能强悍、功能应用场景丰富。
持久化的方式
- RDB 持久化:RDB 持久化方式能够在指定的时间间隔对你的数据进行快照存储
- AOF(append only file)持久化:AOF 持久化方式记录每次对服务器写的操作,当服务器重启的时候会重新执行这些命令来恢复原始的数据
RDB
客户端直接通过命令BGSAVE或者SAVE来创建一个内存快照
- BGSAVE 调用fork来创建一个子进程,子进程负责将快照写入磁盘,而父进程仍然继续处理命令。
- SAVE 执行SAVE命令过程中,不再响应其他命令。
在redis.conf中调整save配置选项,当在规定的时间内, Redis发生了写操作的个数满足条件会触发发生BGSAVE命令
1 | # 900秒之内至少一次写操作 |
- 优缺点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对性能影响最小 | 同步时丢失数据 |
RDB文件进行数据恢复比使用AOF要快很多 | 如果数据集非常大且CPU不够强(比如单核CPU),Redis在fork子进程时可能会消耗相对较长的时间,影响Redis对外提供服务的能力。 |
AOF
记录每次服务受到的写
BGREWRITEAOF命令可以触发日志重写或自动重写,废除对同一个Key历史的无用命令,重建当前数据集所需的最短命令序列。
意外中断,如果最后的命令只写了一部分,恢复时则会跳过它,执行后面完整的命令。开启AOF持久化
appendonly yesAOF策略调整
1
2
3
4
5
6
7
8#每次有数据修改发生时都会写入AOF文件,非常安全非常慢
appendfsync always
#每秒钟同步一次,该策略为AOF的缺省策略,够快可能会丢失1秒的数据
appendfsync everysec
#不主动fsync,由操作系统决定,更快,更不安全的方法
appendfsync no优缺点
优点 | 缺点 |
---|---|
最安全 | 文件体积大 |
容灾 | 性能消耗比RDB高 |
易读,可修改 | 数据恢复速度比RDB慢 |
Redis丢失数据的可能性
RDB方式
快照产生的策略,天生就不保证数据安全AOF持久化策略
默认每秒同步一次磁盘,可能会有1秒的数据丢失
每次修改都同步,数据安全可保证,但Redis高性能的特性全无主从复制丢失的可能
异步复制,存在一定的时间窗口数据丢失
网络、服务器问题,存在一定数据的丢失
内存分配
不同数据类型的大小限制
- Strings类型:一个String类型的value最大可以存储512M。
- Lists类型: list的元素个数最多为2^32-1个,也就是4294967295个。
- Sets类型:元素个数最多为2^32-1个,也就是4294967295个。
- Hashes类型:键值对个数最多为2^32-1个,也就是4294967295个
可以通过修改配置的maxmemory
和maxmemory-policy
进行控制。
数据过期处理
主动处理( redis 主动触发检测key是否过期)每秒执行10次。过程如下:
- 从具有相关过期的密钥集中测试20个随机密钥
- 删除找到的所有密钥已过期
- 如果超过25%的密钥已过期,请从步骤1重新开始
被动处理:
- 每次访问key的时候,发现超时后被动过期,清理掉
搭建
1 | # 切换到root目录 |
命令
1 | # 启动服务器 |
技巧
linux命令安装
1 | apt-get update |